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宜昌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790号-3
2025-04-01
在宜昌的山水之间,有一处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地方 —— 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当你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能听到往昔岁月里先烈们的呐喊,能看到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在眼前徐徐展开。无论是对历史充满敬畏的探寻者,还是渴望在旅行中获得精神洗礼的旅人,这里都将是一场触动心灵的红色之旅。
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于兴山县高桥乡,这里地处巴东、兴山、秭归三县交界地带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革命时期成为重要的战略据点。群山环绕之间,高桥乡宛如一颗隐匿在深山中的红色明珠,散发着独有的历史韵味。
从交通方面来看,它虽深处山区,但近年来交通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209 国道穿境而过,为前往纪念馆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如果选择公共交通,可以先到达兴山县城,再转乘前往高桥乡的班车。若是自驾,从兴山县城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一路风景如画,山峦起伏,梯田层叠,途中还能欣赏到宜昌地区独特的山水风光,让前往纪念馆的路途也充满了乐趣。
高桥乡周边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周边的村落保留着浓郁的乡村气息,质朴的村民、错落有致的农舍、潺潺的溪流,构成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田园画卷。当你从繁华都市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能在感受革命历史的庄重之余,也能享受到大自然赋予的宁静与美好 ,为整个参观之旅增添别样的体验。
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背后,是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巴兴归地区人民为了自由、独立和解放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与巨大牺牲 。这段历史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着先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故事要从 1927 年说起,那时,中共兴山特支敏锐地察觉到 “神兵” 武装这股力量的潜力。“神兵” 是鄂西山区群众自发组织起来、保一方平安、带有迷信色彩的武装自卫组织 ,其成员大多来自被压迫的劳动人民,宗旨是 “合众以自救,假神以自励”。兴山特支书记刘子和深入黄粮坪,与神兵首领交朋友,和他们同吃同住,一同打击土匪,逐渐赢得了神兵们的信任与尊重。在这个过程中,刘子和因势利导,介绍党员进入神兵组织,并成功在其中建立了党组织。同年 8 月,土匪李汉成、钟鼎占据王家山,企图进攻兴山县城。刘子和率领神兵分三路向王家山发起猛烈进攻,刘子泉也率领另一支神兵紧密配合。在激烈的战斗中,神兵们英勇无畏,最终全歼悍匪,活捉匪首李汉成、钟鼎。这场战斗的胜利,在兴山、秭归、巴东三县引起了巨大轰动,也让神兵的威名远扬。
1927 年 9 月,兴山特支改建为兴山县委,随即组建县人民自卫局,局内设总佛堂,刘子泉担任局长兼神兵总代表,统领全县神兵。在党组织的悉心改造下,神兵逐渐废除了佛堂,摒弃了迷信观念,成为了一支真正由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力量。他们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极大提升,军事素质也在不断的训练和战斗中日益增强,为后续的革命斗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1928 年,对于巴兴归地区的革命进程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由于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残酷镇压,巴东党组织处境艰难,而兴山相对较好的革命形势吸引了周边革命力量的汇聚。9 月下旬,中共鄂西特委在宜昌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高瞻远瞩地决定以兴山为据点,开辟巴兴归地区革命根据地。同年 11 月,中共巴兴归县委员会正式成立,机关设在兴山县城 “云集祥” 中药店,张华甫任书记,刘子和任组织委员。
县委成立后,迅速展开了一系列工作。他们积极组建共青团巴兴归县委会、巴兴归农民协会和巴兴归妇女协会,广泛发动群众,凝聚革命力量。同时,在响滩 “均益商店” 设立地下联络站,在香溪镇 “利安客栈” 设立地下交通站,构建起了严密的情报网络,为革命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紧接着,巴兴归县委组织农民暴动,向反动势力发起了勇敢的挑战。然而,他们的行动引起了国民党湖北省政府的惊恐,反动当局迅速成立 “清乡督办公署”,四处印发张贴《告鄂西神兵、佛兵及大道会书》,妄图离间群众与共产党的关系。1929 年 10 月 1 日,反动派趁夜突袭人民自卫局,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和关押,张华甫也遭叛徒出卖被捕遇害。11 月底,中共巴兴归县委被彻底破坏,革命形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但革命的火种并未就此熄灭。同年 12 月,经中共鄂西特委批准,中共巴兴归县委得以恢复,廖景坤担任县委书记。此时,巴兴归革命斗争的中心转移到了巴东甘家坪,三县 “神兵” 也在此地联合整编,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这支新生的革命武装力量,肩负着人民的期望,再次点燃了巴兴归地区革命的烽火 。1930 年春,巴兴归县人民革命委员会(后称县苏维埃政府)在甘家坪龙潭寺宣告成立,宋宏墀当选为委员会主席。至此,巴兴归革命根据地拥有了完全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工农群众谋利益、为解放事业而奋斗的人民军队,以及统一的党政军领导机构,标志着根据地正式进入全盛时期 。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鄂西游击大队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战斗考验。面对反动势力的疯狂 “围剿”,在刚恢复的中共巴兴归县委坚强领导下,鄂西游击大队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卓越的军事才能。1930 年 5 月 16 日晚,他们经过长途跋涉,经秭归白家坪、茶园、马营、田家坪(现属兴山)、伍家坪(现属兴山),秘密进入兴山。到达城西后,中队长张光乾身先士卒,带领游击队迅猛冲进西门楼,一举击毙哨兵,随后一鼓作气攻占县城。此役,毙敌 10 余人,擒获 10 余人,缴获枪 80 余支,取得了首克兴山县城的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 。
首克兴山县城后,反动武装不甘心失败,对革命根据地进行了更加残酷的 “清剿”,制造了震惊鄂西的官田岭 “箩稗子” 惨案,大批共产党员、游击队员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但巴兴归县委并未被敌人的嚣张气焰所吓倒,他们果断决定再次攻打兴山县城。1930 年 9 月 15 日,红四十九师和部分游击队员约 500 余人,在甘家坪庄严誓师后,向兴山县城进发。第二天清晨,红四十九师兵分两路,冒雨向县城发起进攻。一路攻打城东,另一路在击溃驻二里半保卫团后,迅速转而进攻城西门。两路部队紧密配合,奋勇杀敌,最终合兵攻进县政府,再次成功占领兴山县城,给予反动派沉重打击 。
1930 年秋,国民党川军戴天民部纠集保卫团共数千人,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 “清剿”。为了打破敌人的 “清剿”,更加有力地打击敌人,9 月底,中共巴兴归县委当机立断,决定红四十九师主力转移到外线游击作战。红四十九师主力在外线灵活作战,采取跳跃式打击策略,在秭归消灭一股保卫团后,迅速回师巴东甘家坪。1930 年 10 月 20 日,他们从甘家坪出发,奔袭兴山县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第三次攻克兴山县城,取得了反 “清剿” 斗争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进一步坚定了根据地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念 。
1930 年 6 月,根据鄂西特委 “从游击队进步到红军” 的指示,鄂西游击大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十九师,隶属贺龙任军长的湘鄂边红四军编制序列。刘子泉任师长,黄大鹏任政治委员,潘兆麟任政治部主任。这支由 “神兵” 发展而来的红军队伍,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巴兴归革命根据地的中流砥柱 。1931 年 4 月上旬,贺龙率领的红三军来到巴兴归,将红四十九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红三军的到来,为巴兴归革命根据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红三军离开后,国民党对根据地展开了疯狂的 “清剿”,教导第二师主力被迫撤离根据地,进入九道梁打游击。同年 6 月,部队进入房县县城整训,改编为红三军第四游击大队 。1931 年 12 月,中共巴兴归县委在巴东牛峒召开县委扩大会议,次年春,在巴东的甘家坪、牛峒,兴山的红花、三堆河、庙垭、龙门河、木鱼坪等地(现均属神农架林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他们制定了巴兴归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基本政策原则和基本方法步骤,使广大农民群众获得了土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为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
然而,革命的道路从来都是充满坎坷的。随着巴兴归红军主力东下洪湖,根据地失去了主力依托,敌我力量悬殊的局面愈发明显。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根据地人民在巴兴归县委的领导下,依然坚守阵地,顽强抵抗。他们不怕流血牺牲,留下了悲壮万仙洞、游击九道梁、房县城整训、二淌垭激战、开辟红花苏区等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 。但由于敌众我寡,形势日益严峻,1933 年 2 月,巴兴归革命根据地最终全部丧失。尽管根据地暂时沦陷,但巴兴归地区人民的革命精神和英勇事迹,永远铭刻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
走进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就仿佛踏入了一条时光隧道,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这里以独特的陈列展示和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参观者带来沉浸式的红色体验,让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鲜活地呈现在人们眼前 。
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分为 3 个红色展厅和 1 间红色讲堂 。整个布局沿着巴兴归革命历史发展的时间脉络展开,以 “东方欲晓”“英雄赞歌”“抗日救亡”“八方乐奏” 为四大主题,全面展示了巴兴归根据地的发展历程 。
踏入第一展厅 “东方欲晓”,仿佛能感受到革命的火种在黑暗中悄然燃起。这里主要展现了巴兴归地区革命的起源,从中共兴山特支对 “神兵” 武装的思想改造开始,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一段段文字介绍,详细讲述了兴山县人民自卫局的成立过程,以及党组织在艰难环境中逐步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墙壁上悬挂着刘子和、刘子泉等革命先辈的画像,他们坚定的眼神仿佛在诉说着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 。
第二展厅 “英雄赞歌” 则是一曲对革命先烈英勇事迹的颂歌。在这里,重点展示了巴兴归地区在革命斗争中经历的一系列战斗,如鄂西游击大队三次攻克兴山县城的激烈战斗场景被生动还原。展厅内运用了场景复原、沙盘模型等展示手段,让参观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年战斗的紧张与激烈。同时,陈列着的烈士遗物,如破旧的军装、枪支、信件等,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先烈们为了革命事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精神 。
第三展厅 “抗日救亡” 将视角转向了抗日战争时期,展现了巴兴归地区人民在国家危亡时刻,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的历史画面。展厅内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实物,展示了当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与日寇进行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体现了巴兴归人民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
红色讲堂则是一个开展红色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在这里,经常举办各类主题讲座、专题报告、红色故事分享会等活动 。邀请专家学者、革命先烈后代前来讲述革命历史和先辈们的英勇事迹,让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巴兴归革命历史,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
馆内的陈列展示丰富多样,文物、图片、多媒体展示等多种形式相互结合,生动地呈现了革命历史 。
珍贵的革命文物是纪念馆的核心展示内容之一。其中有革命先烈们使用过的武器,如大刀、长矛、土枪等,这些武器虽然简陋,但却见证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的英勇场景。还有他们的生活用品,如破旧的衣物、草鞋、饭盒等,从这些质朴的物品中,能深切感受到先烈们生活的艰苦和革命斗争的不易 。
一幅幅历史图片则像一部部无声的纪录片,串联起了巴兴归革命的历史脉络。从党组织的早期活动到根据地的创建,从一次次战斗的激烈场面到土地革命运动的开展,每一张图片都蕴含着一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这些图片有的是历史的瞬间抓拍,有的是事后的记录,它们真实地反映了巴兴归地区革命的发展历程,让参观者能够直观地了解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多媒体展示更是为参观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通过大屏幕播放的历史纪录片、动画演示等,生动地再现了革命历史场景。在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展示区域,还设置了互动式多媒体设备,参观者可以通过触摸屏幕,深入了解事件的详细情况,查询相关历史资料,增强了参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比如,在展示鄂西游击大队攻打兴山县城的历史事件时,通过多媒体演示,不仅能够看到战斗的动态过程,还能听到枪炮声、喊杀声,仿佛将参观者带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
除了静态的陈列展示,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还积极开展各种红色文化活动,让参观者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来 。
唱红色歌曲是这里常见的活动之一。在红色讲堂或纪念馆的广场上,经常会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十送红军》等经典红色歌曲的旋律 。参观者们在激昂的歌声中,感受着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和爱国情怀,仿佛与历史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
读红色经典活动也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参与。在这里,可以读到《红岩》《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等一系列经典红色文学作品 。在静谧的阅读氛围中,人们沉浸在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里,从文字中汲取力量,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
讲红色故事则是将革命历史以生动的形式传递给参观者。纪念馆的讲解员们声情并茂地讲述着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红色故事,如巴兴归革命根据地创建过程中的艰辛与曲折、先烈们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他们为了保护群众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瞬间等 。这些故事不仅让参观者了解了历史,更让他们在心灵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激发了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
重走红军路活动更是让参观者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线,穿梭在山间小道上,感受着崎岖山路的艰难,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依然坚定革命信念的伟大精神 。在重走红军路的过程中,还会设置一些模拟战斗场景、党史知识问答等环节,让参观者更加深入地了解革命历史,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和爱国情怀 。
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就像一座全民红色教育课堂,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群前来参观学习,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收获独特的感悟和成长 。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这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历史学习的生动课堂。在学校的组织下,学生们来到纪念馆,通过馆内丰富的陈列展示和讲解员的详细讲解,深入了解巴兴归地区的革命历史 。那些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将书本上抽象的历史知识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还能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例如,当学生们看到革命先烈们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坚定地追求理想,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一切时,他们会受到深深的触动,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
党员干部来到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教育和初心使命强化之旅 。这里的每一件展品、每一个故事,都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党员干部在参观过程中,回顾党的光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能够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党性修养 。通过学习革命先辈们为了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党员干部可以对照自身,查找差距,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工作能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在红色讲堂中,党员干部可以参加各类主题讲座和专题报告,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历史,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 ,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工作中去 。
普通游客来到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同样能收获颇丰 。在这里,他们可以了解到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历史的厚重感 。而纪念馆就像一个时光的窗口,让游客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亲身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升华 。游客们在参观后,会对革命历史有更深入的理解,对红色基因有更深刻的感悟,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生活,积极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
想要更好地领略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的魅力,一份实用的游玩攻略必不可少。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参观纪念馆的相关信息和周边游玩建议 。
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全年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每周二至周日的 9:00 - 17:00 ,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这样的开放时间安排,方便了大多数游客在工作日或周末前来参观学习 。免费开放的政策,更是让更多人能够毫无负担地走进纪念馆,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 。在前往参观之前,建议提前关注纪念馆的官方公众号或网站,了解是否有因特殊活动或维护而调整开放时间的情况 ,以免白跑一趟 。
进入纪念馆后,按照展厅的顺序依次参观是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来到第一展厅 “东方欲晓”,在这里了解巴兴归地区革命的起源,感受革命火种在黑暗中燃起的艰难与希望 。接着走进第二展厅 “英雄赞歌”,深入了解革命斗争中的英勇事迹,被先烈们的无畏精神所震撼 。随后在第三展厅 “抗日救亡”,感受巴兴归人民在抗日时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 。参观完展厅后,不要错过红色讲堂,在这里可以聆听专家学者的讲解,参与红色故事分享会,进一步加深对革命历史的理解 。
在参观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每一段文字介绍,它们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遇到感兴趣的内容,可以向讲解员提问,深入了解背后的故事 。同时,纪念馆内的多媒体展示区域也不容错过,通过生动的视频、互动体验等方式,能更加直观地感受革命历史的波澜壮阔 。
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周边还有许多与革命历史相关的景点,非常适合一同游览,串联成一条丰富的红色旅游线路 。
“箩稗子” 惨案遗址距离纪念馆不远,这里曾发生过震惊鄂西的惨案,是革命历史中一段悲壮的记忆 。站在遗址前,仿佛能看到当年革命群众遭受苦难的场景,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 。在遗址周围,还保留着一些当年的痕迹,通过现场的介绍和讲解,能让游客更加直观地了解惨案的经过和背后的历史背景 。
贺家坪战役遗址也是周边的重要景点之一 。这里是当年革命军队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地方,见证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战斗和顽强抵抗 。来到这里,能感受到战场上的硝烟弥漫,想象着当年战士们冲锋陷阵的英勇画面 。在遗址处,有相关的历史介绍和纪念设施,让游客可以缅怀先烈,铭记这段历史 。
此外,周边的自然风光也十分迷人 。高桥乡的山水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是远离城市喧嚣,亲近大自然的好去处 。在参观完红色景点后,可以漫步在乡间小道,欣赏田园风光,放松身心 ,让整个旅行更加丰富多彩 。
当你踏入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与革命精神的土地时,有一些游玩注意事项需要牢记,这不仅能让你拥有良好的参观体验,更是对革命历史和先烈们的尊重与敬意 。
馆内的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承载着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请务必爱护这些珍贵的文物,不要触摸、损坏它们。同时,保持馆内环境的整洁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将垃圾放入指定的垃圾桶内 。在参观过程中,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以保护环境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后人留下一个完好的红色文化遗产 。
纪念馆是一个庄重严肃的地方,遵守参观秩序至关重要 。在馆内参观时,请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其他参观者的学习和体验 。按照指示牌和工作人员的引导,有序地参观各个展厅 。不要随意触摸展品,避免因不当行为导致展品损坏 。如果有疑问或需要帮助,可以随时向工作人员咨询 。在红色讲堂参加活动时,要提前到达,遵守活动的时间安排和相关规定 ,认真聆听讲解,积极参与互动 。
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所展示的历史,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壮丽篇章 。我们在参观过程中,要怀着崇敬和感激之情,铭记这段历史,缅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不要发表不当言论,不诋毁、不歪曲革命历史 。尊重每一个革命故事,尊重每一位革命先烈,是我们应有的态度 。在参观结束后,也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巴兴归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
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这座屹立在宜昌山水间的红色殿堂,承载着巴兴归地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闪耀着革命先烈们的崇高精神。它不仅是一座展示历史的展馆,更是一座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精神家园 。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无畏;看到了他们在艰难困苦中,始终坚守初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坚定执着 。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无论是学生、党员干部,还是普通游客,每一位来到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的人,都会被那段历史所震撼,被革命精神所感染 。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走进历史,感受红色文化的力量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踏上这片红色土地,走进巴兴归革命烈士纪念馆,聆听革命故事,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精神 。让我们带着从这里汲取的力量,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勇往直前,续写属于我们的时代华章 ,让红色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