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兴山县简介

2024-12-20

一、兴山县名字的由来

(一)历史记载中的渊源

兴山县,这座位于湖北省西部的小城,有着深厚且悠远的历史底蕴,其名字的由来也有着明确的历史记载。据《兴山县志》(光绪版)记载:“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正是因为这样的地域特征,此地得名兴山县。

兴山县的建制历史可追溯到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当时是从秭归县之北界划分出来设立兴山县的,治所在高阳城(今湖北兴山县北丰邑坪),隶属建平郡。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的归属和名字也历经了诸多变更。南朝宋时,兴山县被废置。到了唐武德三年(620 年)又复置,归属归州。贞观十七年(643 年),县治移到太清镇(今湖北秭归县东北茅坪镇);天授二年(691 年),再次移治古夔子城(今秭归县西北归州镇);北宋开宝元年(968 年),又移治昭君院(今兴山县西南);端拱二年(989 年),移治香溪北(即今兴山县南二十四里高阳镇)。熙宁五年(1072 年),兴山县再度被废,并入秭归县;直至元祐五年(1090 年)才又复置。明正统九年(1444 年)兴山再次被废,弘治三年(1490 年)又复置,此后清代隶属宜昌府。民国初期,兴山县先后属湖北荆南道、荆宜道,1932 年直属湖北省。1992 年 12 月,县治由高阳镇迁至古夫镇,一直延续至今。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兴山县尽管行政区划和名字屡有变化,但它始终承载着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记忆与历史传承,犹如一颗明珠,在鄂西的群山之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二)名字背后的文化含义

“兴山” 这一名字,不仅仅是简单的地理指代,更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深刻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特征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地理特征来看,“环邑皆山,县治兴起于群山之中”,生动地描绘出兴山县所处的自然环境。它地处鄂西山地,属于大巴山体系,山脉走向大多由东向西伸展,地势呈现东、西、北三面高,南面低的态势,山势向中部和南部倾斜。境内有着 3578 座山头,地形复杂,高低悬殊,也正因如此,气候垂直变化差异大,有着 “山高一丈,大不一样”“山上皑皑白雪,山下桃红李白” 等独特现象。众多的山脉不仅构成了兴山县壮丽的自然景观,也为当地的生态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孕育出多样的动植物种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活动,比如过去交通不便时,山间的小道成为人们往来交流的通道,山里的物产也成为人们生活的依靠。

而从历史文化角度而言,兴山县的名字承载着千年来的人文发展脉络。这里是著名历史人物王昭君的故乡,被誉为 “昭君故里”,昭君文化在这里源远流长。自三国时期置县起,兴山县历经了各个朝代的更迭变迁,不同时期的文化在这里交融汇聚。周边的山水环境也滋养了独特的民俗风情、民间传说等,比如与山水相关的神话故事、和农耕生活紧密相连的传统习俗等,都在一辈又一辈兴山人的口口相传中延续下来。这些文化元素共同构成了兴山县名字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 “兴山” 二字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称呼,更是凝聚着当地人们对家乡的情感、对历史的敬畏以及对未来的期许,成为地域文化传承中极为重要的符号象征。

二、兴山县的人口概况

(一)人口数量情况

兴山县的人口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截至 2023 年,兴山县境常住人口为 16.6 万人。回顾过往数据,在近些年里,其人口数量有起有伏。比如在 2017 年,常住人口为 16.70 万人,到了 2022 年,常住人口则为 16.88 万人。

从户籍人口来看,同样也有着相应的变化轨迹。兴山县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经济发展状况对人口流动产生了影响。过去,兴山县作为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地区,发展空间相对受限,一定程度上使得部分人口向外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导致人口出现少量外流情况。不过近年来,随着兴山县积极发展 “飞地经济”,2022 年兴发集团已在宜昌高新区、猇亭区、宜都市形成规划总面积 2 万亩、成员企业近 30 家的三大飞地工业园区,同时全力推进白沙河化工园区年产 30 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建设,加速传统磷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创造出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机遇,吸引了一部分人口回流,也留住了不少本地的劳动力,使得人口数量逐渐趋于稳定并有所增长。

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也在影响着人口数量的分布。随着县城以及各个乡镇的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日益健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向城镇聚集,这也使得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分布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到整体的人口数量统计情况。

(二)人口分布特点

兴山县内的人口分布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受到地形、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从地形角度而言,兴山县是典型的山地地貌,“八分半山一分田” 的地貌结构使得可供大规模聚居的平坦区域相对较少。海拔较低、地势相对平缓的河谷地带以及乡镇中心区域往往人口相对集中。例如,县城所在的古夫镇,由于地处交通相对便利、地势较为平坦的区域,集中了较多的行政、商业、教育等资源,吸引了周边不少人口前来居住、就业和生活,人口密度相对较高。而那些处于高山地区、交通不便的偏远山村,人口分布则较为稀疏,往往一个村落的人口数量有限,并且以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务工或者到城镇生活。

在产业布局方面,兴山县的第一产业如柑橘、茶叶、烟叶、核桃等种植产业及畜牧养殖,主要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些产业所在区域的人口分布与产业规模和劳作需求相关。像一些茶叶种植集中的乡镇,在采摘季时会有较多的劳动力聚集于此,而平日里人口数量则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同时,以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重点发展的区域,例如昭君故里等著名景点周边,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配套的服务业不断发展,吸引了一部分人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人口也有一定程度的聚集。此外,工业方面,兴山县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地方,包括一部分在县内的各个镇上,另一部分在宜昌的其他县市,但也带动了周边区域人口的就业和聚集,使得这些地方的人口分布呈现出与产业紧密相连的特点。

总之,兴山县的人口分布因地形、产业等因素,在不同的乡镇、区域展现出各自的特点,共同构成了全县人口分布的整体格局。

三、兴山县的旅游景点介绍

(一)自然风光类景点

1. 朝天吼漂流

朝天吼漂流景区,位于昭君故里湖北宜昌兴山县高岚,G42 高速(宜巴高速)高岚互通出口处,是 “国家 4A 级景区” 和省级旅游度假区,截至 2024 年,总面积达 5.5 平方公里。这里由孔子河和夏阳河两条河流组成,依托朝天吼漂流为主体项目,集特种旅游、文化旅游、自然观光旅游为一体,是一处大型综合性景区。

朝天吼漂流项目全长 6.5 公里,落差高达 148 米,漂流激流处乱石穿空、跌宕起伏、惊险绝伦,途径卧佛山、八缎锦、将军柱、朝天吼等景观,让游客尽享水上冒险之旅。而且景区内除了漂流项目外,还有朝天吼观光、朝天吼赛车场、朝天吼溪谷飞索、朝天吼房车露营基地、户外拓展基地、朝天吼军事体验基地和户外烧烤基地等项目,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游玩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2021 年景区对河道进行集中整治,投入巨资进行灯光和景观改造,在湖北省首推夜漂产品,深受广大游客喜欢。2024 年 6 月 22 日,2024 年中国宜昌朝天吼自然水域漂流大赛开赛,吸引了来自中国 2000 多名运动员和漂流爱好者参与竞赛。该景区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授予 “中国自然水域漂流之都”“中国自然水域漂流示范基地”,还获得湖北省旅游局组织评选的 “湖北省最受欢迎漂流景区”、第四届华中旅游博览 “最佳表演奖” 等荣誉称号。

景区漂流接待量连续多年位居湖北省漂流行业榜首,适合自驾、旅游、夏天游玩、玩水,也是年轻人喜爱的游玩项目之一。不过需要注意的是,7 周岁以下及 1.2 米以下儿童、55 周岁以上女性及 60 周岁以上男性,过量饮酒者、孕妇、残疾人、精神疾病、心脏病、高血压、癫痫、冠心病、骨质疏松及易发危险性疾病者谢绝参加漂流;身高 1.5 米以下未成年人需办理相关手续,自费请专业水手护漂;体重 35 公斤以下未成年人及特殊胆小者,若要坚持漂流,也需办理相关手续,自费请专业水手护漂。

每年夏季,当气温逐渐升高,朝天吼漂流就迎来了游玩的旺季,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在清凉的河水中感受漂流带来的刺激与欢乐,欣赏沿途秀丽的自然风光,尽情享受这一充满乐趣的水上活动。

2. 神农架生态旅游区

神农架生态旅游区位于宜昌市兴山县,是一个美丽的自然保护区,充满着神秘色彩,有着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壮观的原始森林、瀑布等自然景观,是探寻自然奥秘的绝佳之地。

这里有着丰富的动植物种类,许多珍稀的动植物在此繁衍生息,比如金丝猴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在这片原始森林中自由穿梭,为景区增添了灵动的生机。神农架的原始森林郁郁葱葱,踏入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绿色世界,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斑,让人感觉如梦如幻。而那大大小小的瀑布,从山间倾泻而下,水花飞溅,轰鸣声在山谷间回荡,气势恢宏,有的如银练般飘逸,有的则如万马奔腾般汹涌,各具姿态,美不胜收。

在不同的季节,神农架呈现出不一样的迷人景色。春天,万物复苏,山间百花盛开,各种野花争奇斗艳,漫山遍野都是五彩斑斓的色彩,仿佛一幅绚丽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秋天,山林被染上了金黄、火红等各种色彩,层林尽染,远远望去,就像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美到极致,此时也是摄影爱好者们捕捉美景的好时机。

不过由于景区较大,各个景点之间距离较远,交通不太便利,比较适合选择租车自驾或者报一个当地的小团游玩。同时,游玩时要遵守景区的相关规定,爱护这里的生态环境,不随意破坏植被、惊扰动物,文明游览,才能更好地领略神农架的独特魅力。

3. 湖北仙侣山景区

湖北兴山县的仙侣山景区以奇峰怪石、瀑布山泉和古村落为特色,是一处充满自然美景和文化历史的旅游胜地。踏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些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它们或如利剑直插云霄,或像仙人对弈静坐山间,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沿着山间小道前行,便能听到潺潺的流水声,寻声而去,可见那瀑布山泉从高处飞落而下,水花飞溅在石头上,化作晶莹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宛如仙境一般。古村落则静静地坐落在这山水之间,那古朴的建筑、斑驳的墙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回了过去,感受到了往昔的宁静与祥和。

在这里,无论是年轻人想要探索自然的奥秘,还是老年人想要找寻一处清幽之地放松身心,亦或是一家人想要共度一段惬意的时光,仙侣山景区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游客可以漫步在山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自然美景,感受着远离尘嚣的宁静氛围,让身心得到极大的舒缓与放松。

(二)人文历史类景点

1. 昭君村景区

昭君村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南部,坐落在香溪河畔,距离县城 10 余千米,是首批国家 AAA 级旅游景区,并于 2019 年被评定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还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宜昌市旅游新十景之一以及湖北省研学旅行基地,有着极高的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

景区因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王昭君的出生地而得名,这里主要展示昭君遗址遗迹和保存完好的古汉自然生态景观,展演昭君故里独特浓郁的地方文化及汉代宫廷仕女文化。村中有粉黛林、佳丽岛、浣纱处、娘娘泉等 20 余处胜迹,每一处都有着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寄托着乡亲们对昭君的无限思念。比如娘娘泉相传为昭君幼年汲水处,泉水从岩石中喷涌而出,清凉香甜,四季不涸,早在宋代有关昭君村的史籍中,就有 “饮其水生美女” 的记载;村东的楠木井,井水清甜可口,四季不绝,相传是因为昭君当年每天在此取水。

景区内还保留着西汉时代的生活习俗和劳作方式,婚、丧、嫁、娶原始古朴,被专家学者誉为 “绝无仅有” 的汉代历史文化景观。昭君纪念馆内收藏陈列的汉唐文物均出土于昭君村,昭君书院珍藏的各种版本的古典书籍,记载了几千年来文人墨客对昭君的评价和褒扬,其馆藏的名人字画数量之多,品位之高,为同类馆所之最,特别是郭沫若先生题写的馆名和村名更是增添了游览区的文化底蕴。在这里,游客可以穿上汉服,沉浸式地体验传统粮食加工等项目,听导游讲述昭君故事,观看《昭君》情景剧演出,仿佛穿越时空,与昭君一同经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入领略昭君文化的魅力。

2. 李来亨抗清遗址风景区

李来亨抗清遗址风景区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它见证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李来亨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的重要将领,在清军入关后,他率领军队坚守于此,进行了顽强的抗清斗争,留下了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现存的遗址包含了当年战斗、生活等相关的遗迹,尽管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紧张氛围和抗争的激烈程度。这些遗址是那段历史的实物见证,对于研究当时的军事布局、防御工事以及人们的生活状态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传承相关的历史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它们时刻提醒着人们铭记那段历史,感受先辈们为了守护家园、捍卫尊严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激发着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之心,吸引着不少对历史感兴趣的游客前来探寻、瞻仰。

(三)其他特色景点

1. 岩岭栈道

岩岭栈道犹如一条蜿蜒在山间的巨龙,是宜昌市兴山县著名的旅游景点。它长达数公里,以架空的方式穿过峭壁悬崖,当游客行走其上,仿佛漫步云端,脚下是深深的山谷,远处是连绵的山峦,视野极为开阔,能将周边的美景尽收眼底,给人一种别样的惊险与刺激体验。

而且,这里园林景致秀美,空气清新宜人,非常适合老人和孩子前来游玩。对于老人来说,栈道的坡度较为平缓,行走起来不会过于吃力,能够悠然自得地欣赏自然风光,享受悠闲的时光;对于孩子而言,这里就像是一个天然的游乐场,可以在栈道上好奇地探索周边的一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不用担心像在一些地势复杂的地方游玩会有危险,家长可以放心地带孩子在此游玩,留下美好的回忆。

2. 古夫河水利风景区

古夫河水利风景区位于宜昌市兴山县古昭公路,风景秀丽,以水利工程为主题,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嬉水于一体的优美风景区。这里的自然景观独具特色,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花草繁茂,随着四季的更替变换着不同的色彩与景致。

依托水利工程,景区展现出别样的韵味,游客可以近距离欣赏到水利设施与周边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独特景象,了解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景区内基础设施完善,适合开展自驾、观光、休闲等活动,游客既可以选择自驾沿着河岸欣赏沿途的美景,也可以停下脚步,在河边漫步嬉戏,感受那惬意的氛围,还可以带上家人一起在此野餐,享受美好的亲子时光,是人们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四、兴山县的特色美食推荐

(一)传统肉类美食

1. 巴山羊肉

兴山的山区环境得天独厚,水热充足,草地资源丰富,有着适宜山羊养殖的良好条件,也正因如此,巴山羊肉成为了当地极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这里产出的羊肉,肉质细嫩、口感鲜美,那是因为山羊们平日里采食的是天然的野草及人工牧草,所产羊肉属于绿色无公害食品,品质上乘。

在烹饪方面,当地常用炖、煮、烧等方式来料理巴山羊肉。比如炖煮时,将羊肉切成大小适中的块状,搭配上本地的特色香料,用小火慢炖,让香料的味道慢慢渗透到羊肉的每一丝纹理之中。煮的话,则可以加入萝卜等配菜,羊肉的鲜美与萝卜的清甜相互交融,别具一番风味。烧羊肉更是别有一番滋味,经过烧制,羊肉外表略带焦香,内部依旧鲜嫩多汁。这些烹饪方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羊肉的营养成分,像羊肉中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物质,还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肉类的铜和锌,都得以留存。在兴山当地的饮食文化中,巴山羊肉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逢年过节的家宴,还是招待远方来客的酒席,它都是餐桌上的 “常客”,承载着人们对家乡味道的深厚情感,传递着浓浓的情谊。

2. 土家蒸肉

土家蒸肉是一道深受当地人喜爱的美食,制作工序并不复杂,却能呈现出令人惊艳的口感和色泽。首先,要准备肥瘦相间的新鲜肉,将其剁碎,然后加入适量的糖搅拌的南瓜、剥皮剁块的土豆,再与白胡椒粉、味精、糖、清酱油等调料一同放于容器内搅拌均匀。有的做法还会加入蒸熟切半的咸蛋黄等食材增添风味。接着,把做好的蒸肉放入锅里,用大火蒸上大约 25 - 40 分钟左右(具体时长根据肉量和火候等因素略有不同),之后取出,倒扣盘中即可。

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工序,做出来的土家蒸肉颜色金黄,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味道更是出奇得好,香醇美味,一点都不油腻,每一口都能感受到肉香、南瓜的清甜以及土豆的软糯在舌尖上融合交织。它也是体现宜昌地方特色的美食代表之一,彰显着土家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蕴含着当地人们对传统美食的传承与热爱,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下来,成为人们餐桌上难以割舍的美味记忆。

(二)特色豆制品美食

兴山风味豆腐

兴山风味豆腐选用优质的大豆作为原料,经过精心筛选、浸泡、磨浆、煮浆、点卤等多道传统工艺制作而成。在制作过程中,对豆浆的浓度把控十分关键,合适的浓度能让做出的豆腐口感达到最佳状态,或老或嫩恰到好处。

其独特的风味更是令人称赞,口感鲜嫩,仿佛入口即化一般,轻轻一咬,豆腐的嫩滑就在口中散开;味道醇厚,有着大豆本身的浓郁香气,那是经过发酵等工艺后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韵味;香气扑鼻,无论是刚出锅时热腾腾的香气,还是端上餐桌后散发的阵阵豆香,都让人垂涎欲滴。在餐桌上,兴山风味豆腐有着多样的吃法,可以直接凉拌,加入葱姜蒜、辣椒、生抽等调料,清爽可口,是夏日消暑的佳品;也可以用来红烧,豆腐吸饱了浓郁的汤汁,变得更加入味,用来拌饭那是再合适不过了;还能做成家常豆腐,外焦里嫩,咸香下饭,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成为了兴山人家常餐桌上的常见美食,也是招待客人时拿得出手的特色菜肴。

(三)独具风味的野菜美食

巴山野菜

兴山县丰富的野菜资源得益于当地的山区环境和自然条件,这里山峦起伏,有着广袤的山林,为野菜的生长提供了天然的温床。常见的巴山野菜种类繁多,比如野蒜苗、野韭菜、野笋等,每一种都有着独特的风味特点和营养价值。

野蒜苗,有着如同普通蒜苗一般的独特辛香气味,但又比普通蒜苗的味道更加浓郁、醇厚,带有一种山间自然生长的清新气息,它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无论是用来炒腊肉,还是当作配菜炒鸡蛋等,都能为菜肴增添别样的风味。野韭菜则比普通韭菜更加纤细一些,味道也更为鲜香,有着很好的开胃作用,用它来包饺子、做韭菜盒子等,那股鲜香能让人回味无穷,而且它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等对人体有益的物质。野笋更是鲜嫩可口,在春雨过后,从山林间采挖而来的野笋,带着泥土的芬芳,无论是清炒,还是做成笋干烧肉,都有着脆嫩的口感,并且富含多种氨基酸,是大自然馈赠的健康美味。这些巴山野菜不仅是兴山人餐桌上的特色美食,更是承载着山里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感恩之情。

(四)鱼类特色美食

兴山熏鱼

兴山县毗邻汉江,水域资源丰富,盛产各种淡水鱼,这为制作兴山熏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兴山熏鱼选用当地新鲜的淡水鱼为原料,精心处理后,通过特殊的处理和烹饪手法,打造出了这道令人赞不绝口的美食。

制作时,先是将鱼处理干净,切成合适的厚度,用盐、葱、姜、料酒等调料腌制一段时间,让鱼肉充分吸收调料的香味,达到去腥提鲜的效果。之后调酱汁,在锅中放入适量的水,加入八角、桂皮、香叶、生抽、老抽、糖、料酒、香醋等调料,小火熬至浓稠,滤去料渣,晾凉备用。接着把腌制好的鱼晾干后,放入热油中炸至金黄酥透捞出,趁热放入调好的酱汁里浸泡一会儿,让鱼肉充分吸收酱汁的味道,这样做出来的熏鱼呈现出外焦内嫩、香味扑鼻的口感风味特点。外层焦香酥脆,一口咬下去能听到 “嘎吱” 的声响,而内里的鱼肉依旧鲜嫩多汁,那浓郁的香味萦绕在舌尖,让人越吃越爱吃,无论是作为一道下酒小菜,还是当作餐桌上的主菜,都十分合适,深受当地人和游客们的喜爱,也是兴山美食文化中一道亮眼的招牌。

(五)其他特色小吃

1. 顶顶糕

顶顶糕是宜昌极具特色的小吃之一,以米粉为主要原料,制作工艺颇为讲究。先将米粉加水搅拌均匀,使其成为具有一定湿度和黏性的米粉团,然后将米粉团放入特制的模具中,模具一般是小巧的竹筒或者木质容器,把米粉团按压平整后,放在蒸锅上蒸制。蒸制过程中,热气腾腾,米粉在高温的作用下逐渐变得软糯,待蒸熟后,取出即可。

它的颜色纯白,看上去就给人一种干净、清爽的感觉,仿佛带着一种质朴的气息。口感香甜软糯,入口后,米粉的软糯在舌尖散开,伴随着淡淡的甜味,让人回味无穷。那股香甜的味道并非来自于过多的添加剂,而是米粉本身经过蒸制后散发出来的自然清甜,吃起来十分健康。在宜昌的大街小巷,常常能看到售卖顶顶糕的摊位,它深受男女老少的喜爱,是人们逛街游玩时喜爱购买的小吃之一,也是宜昌特色小吃中的一张 “甜蜜名片”,承载着许多宜昌人儿时的美好回忆和对家乡味道的深深眷恋。

2. 萝卜饺子

萝卜饺子的制作步骤别具一番特色,首先要准备好新鲜的萝卜,将萝卜洗净后擦成丝,然后加入适量的盐、花椒粉、辣椒粉等调料进行调味,搅拌均匀,让萝卜丝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腌制一段时间,使萝卜丝变得更加入味且出水,之后把多余的水分挤掉备用。接着调制面糊,面糊一般用面粉、水、鸡蛋等混合而成,调成稍稠一些的状态。

准备好这些后,将油倒入锅中,加热至合适的温度,用特制的勺子舀一勺面糊放入油锅中,面糊会在热油的作用下迅速成型,形成一个类似饺子形状的外皮,此时再往里面填入已经调味好的萝卜丝,继续炸制,直到外皮变得金黄酥脆,捞出控油即可。萝卜饺子有着外酥内软、辣而不刺、味鲜可口的味道特色,外皮的酥脆和内里萝卜丝的软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辣椒的味道恰到好处地刺激着味蕾,又不会过于辛辣让人难以接受,而且萝卜本身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成分,让这道小吃不仅美味,还具备一定的营养价值。无论是当作早餐开启美好的一天,还是作为下午茶点心解解馋,萝卜饺子都是兴山当地人们喜爱的美食选择,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品尝这独特的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