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链接
Copyright © 湖北宜昌旅游景点特色美食网 沪ICP备2024075790号-3
2024-12-20
湖北省宜昌市下辖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宛如一颗隐匿在鄂西南山水之间的璀璨明珠,散发着独特且迷人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而来。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里是 19.5 万年前 “长阳人” 遗址考古发现地,也是 5.18 亿年前全球寒武纪生命大爆发三大重要化石产地之一的 “清江古生物群” 发掘地,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和珍贵的地质发现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源远流长。从西汉初期首置佷山县开始,长阳历经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变迁,在岁月长河中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印记,每一个阶段的故事都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繁华与沧桑。
而在旅游资源方面,长阳更是丰富多彩、别具一格。这里有被誉为 “清江古峡第一景” 的龙隐山景区,山水相依、古树参天,游客沿着古道徒步登山,既能欣赏沿途的自然美景,又可探寻山上众多古建筑和摩崖石刻背后的历史文化;清江画廊则是集观光、休闲、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绝佳去处,乘坐游船穿梭其中,一边领略清江两岸的秀丽风光,一边感受长阳土家族的民俗文化魅力,还能参与水上乐园等项目,趣味十足。此外,像榔坪镇古村落这样保存完好的历史文化名镇,弥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能让游客沉浸式品味独特的民俗文化;昭君故里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不禁去探寻王昭君那段传奇的生平事迹。
当然,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特色美食同样令人垂涎欲滴。那独具风味的长阳土家腊肉,经过腌制、熏制等多道传统工艺,肉质结实、色泽鲜明、浓香诱人,吃起来口感鲜美,无论是单独蒸煮还是搭配其他食材烹制,都别有一番滋味。还有土家抬格子,作为土家第一大菜,在年底杀年猪后,把老南瓜、土豆拌以玉米面铺底,再码上肥瘦参半的新鲜肉片,用柴火蒸熟后抬上餐桌,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情和热闹的节日氛围。
总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就是这样一个历史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美食诱人的好地方,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它名字的由来、人口情况以及更多精彩之处吧。
长阳这片土地历史悠久,其名称在岁月的长河中历经了诸多变迁。早在先秦时期,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是巴人等部落繁衍生息的地方。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 36 郡,长阳之地属黔中郡。
到了汉朝,刘邦夺取天下建立汉朝后,在此置 “佷山县”,县治设于州衙坪,这也是长阳建县的开端。此后,随着朝代更迭,行政区划不断变化,长阳的归属也随之改变。东汉时期,“佷山县隶属江陵南郡”;建安年间,曹操 “尽得荆州之地,分南郡枝江以西立临江郡”,佷山县又属临江郡。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后,佷山县时而归蜀汉,时而归东吴,归属多变。两晋时期,“晋平吴,(佷山县)改为清流县,置宜都郡地隶焉,寻复为佷山”。
南北朝时期,政治纷争不断,王朝更迭频繁,立国最长的只有 60 年,最短的仅 17 年,致使县域建制随王朝更迭而屡有变化。在此期间,县域内先后有方山县、宜昌县、盐水县、巴山县等建制,或一县单置,或数县并立,(佷山)“改为方山县,寻废,复佷山县”,行政建制变化复杂。
隋朝统一全国后,于开皇八年(588)置长杨县,隶属南郡,县治迁至龙舟坪,开启了长阳名称变化的又一重要阶段。唐朝建立后,“武德四年(621 年),以县置睦州,并置巴山、盐水二县。八年 (625 年) 州废,省盐水,以长阳、巴山隶东松州,贞观八年(634 年),废东松州,长阳改隶峡州夷陵郡。天宝八载(749 年)省巴山入长阳”,长阳作为县名于唐朝见诸史书,并一直沿用下来,后续历经五代、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朝代,长阳基本都以县的建制存在,只是隶属关系有所不同,比如明朝时,长阳隶属湖广行省荆州府夷陵州;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 年),改土归流以后,升夷陵州为宜昌府,长阳隶属宜昌府等。
民国时期,废除府州建制,湖北分设江汉、襄阳、荆南 3 道,长阳隶属荆南道,后又分属不同的行政督察区。土地革命时期,长阳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先后建立了多届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长阳的归属也随着地区行政公署的设立、撤销与调整而变化,直到 1984 年 7 月 13 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建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仍隶属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92 年归属宜昌市管辖,名称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了湖北省宜昌市下辖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自治县。
隋开皇八年(公元 588 年),长阳这片土地因境内有长杨溪(今南溪)而设长杨县,这是 “长阳” 名称的前身。当时的长杨县隶属南郡,县治迁至龙舟坪,开启了这片区域一个新的命名阶段。
唐朝建立后,由于忌讳隋朝的杨姓,且龙舟坪后山有宜阳山,于是便将长杨县改名为长阳县。这个名称更改有着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因素影响,从那之后,“长阳” 之名开始逐渐深入人心,频繁出现在各类史书记载之中。
时光流转,到了 1984 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这一名称的确定综合了历史上的行政区域以及民族特性。长阳有着众多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少数民族占比达到 65%,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民俗、语言等,设立自治县是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的重视与认可,而 “长阳” 这个承载着长久历史记忆的名字,也自然地融入到了新的名称之中,继续见证这片土地的发展。
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各个乡镇的名称也有着各自独特的故事与传说。
比如龙舟坪镇,其地处山区,山中少地,所以地名多带 “坪” 字或 “坝” 字,像龙舟坪、火烧坪等这类地名在鄂西渝东山区较为常见。而龙舟坪镇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其特殊的地理形态,它的地形如同一只龙舟,中部自西头的凤凰山起,有蒿子坪、孤愤岗、蚂蚁坳、燕子岩、美人头、杨家坳、杨家岗、常家尖九个山头,这些山头形似龙舟上奋力划桨的赛手,仿佛在奋力拼搏,溯江而上,故而得名龙舟坪,形象又生动地展现出了当地的地形风貌特点。
高家堰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属于崇教乡,后来行政归属几经变化,最终在 1987 年设为高家堰镇,“高家堰” 作为地名逐渐固定下来。关于它名称的由来,有一个传说与当地居民姓氏和高地堰塘有关,传说中当地有两个四方台子,一为土台,形似印盒;一为石堆,上面长有一棵柳树,形似有把的印章,此地又住有高氏人家,所以最开始得名 “高家印”,后来由于堰塘的演变,地名就逐渐演变成了 “高家堰”,给这个地方增添了几分神秘的历史色彩。
磨市镇同样历史久远,能追溯到明清时期甚至更早,不同历史时期行政归属虽有变化,但 “磨市” 这一地名始终保留了下来,它以镇政府驻地磨市村命名,不过磨市村的名称由来,并没有确切且广为流传的命名故事或原因记载在历史文献或官方资料中,也让这个地名多了一丝神秘莫测的感觉。
贺家坪史称百里高荒,原是一片芦苇地,明朝的傅德友入川时凿开山路,始建宜川大道,后来逐步开发形成一条老街,街上餐馆和杂货铺生意兴隆,各种饮食小吃远近闻名,是过往行人歇脚住宿的好去处,加上当地的土特产核桃、土豆都是物美价廉,深受人们喜爱,吸引众多人到此选购。一位从广东到四川的文人在此住宿后,给餐馆题了 “货佳坪” 三个大字,赞此地货物最佳,于是货佳坪便得名了。后来长阳增设邮政代办所时,邮戳上误将 “货佳坪” 写成了 “贺家坪”,但这一名称也就这样沿用至今,当然也有说法是因有姓贺人氏居住于此地,才改货佳坪为贺家坪的。
都镇湾镇原驻地都镇湾历史十分悠久,早在西汉时期,朝廷就在州衙坪设佷山县治,都镇湾即朝廷驻军镇守县治之地,从元朝起,朝廷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土司后,都镇湾又成为了都镇司驻地,“都镇湾” 之名由此而来,后续历经不同历史阶段的行政区划调整,名称依旧保留并沿用下来,成为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重要的地域名称之一。
资丘镇从夏商到先秦时期,原名石占子、比兹、兹球,秦汉后,因清江航行到此处,使其成为五峰、巴东、长阳西部重要物资集散地,故兹球雅化为资丘,它系土家语 “兹球” 雅化而来,承载着民族语言文化与地域商贸发展的印记,在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后,依旧是长阳县辖镇,“资丘” 之名也始终未变。
渔峡口镇地处长阳县域西南角,位于五峰、巴东交界处,地理位置独特,东与资丘镇交界,南与五峰县相连,西与巴东县接壤,北与榔坪镇毗邻,同时地处隔河岩库区上游,山高谷深,海拔落差很大,属于武陵山和川东巫山余脉,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清江过此,恰值两岸山岩紧逼,滩凶水急,形成一峡口,该镇集镇中心正处峡口北岸,水域地形酷似鱼网,所以得名渔峡口,而且旧时它还因位于神秘伴峡之出口,育巴人后裔之渔樵而得名,在历史变迁中行政区划虽有调整,但 “渔峡口” 这一核心地名始终保留,彰显着独特的地域特色。
榔坪镇在明朝时属安宁乡,清末,江西、湖北黄陂、沙市、宜昌等多地的外商相继来此经商、定居,慢慢形成了一个小集镇,在长阳的发展历程中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地位和故事。
这些乡镇名称背后的故事与传说,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了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人们在了解 “长阳” 这个名称由来的同时,也能深入探寻这片土地上各个角落的独特风情与过往故事。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户籍人口约 38 万人,这片土地上汇聚了众多民族,共同谱写着多元文化的篇章。其中,土家族等少数民族占比达到了 65%,汉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也在这里和谐共生。可以说,少数民族在当地人口结构中占据着较大的比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各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化以及传统技艺等,它们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长阳丰富多彩的人文风貌,比如土家族的摆手舞、撒叶儿嗬等民俗活动,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情感与历史记忆,吸引着人们去深入了解和感受。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下辖 11 个乡镇,县域内的人口分布有着自身的特点。从整体来看,各个乡镇因地理环境、产业发展等因素的不同,人口疏密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像龙舟坪镇,作为县政府驻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交通相对便利,商业、服务业等较为发达,就业机会较多,吸引了较多的人口聚集,常住人口数量在全县居于前列。
高家堰镇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处于交通要道上,其在花卉苗木等产业方面发展良好,也吸纳了周边不少居民在此生活、就业,人口分布相对较为集中。
而一些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产业相对单一的乡镇,人口数量则相对少一些。例如火烧坪乡,地处高山地区,主要以高山蔬菜种植等农业产业为主,但受限于地理条件,居住人口规模相较于其他平原或交通枢纽型乡镇要小一些。
再比如渔峡口镇,尽管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但由于山高谷深,交通可达性在一定程度上受限,人口分布也呈现出相对分散且总量不算多的情况。不过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逐步发展,也有部分人员开始投身于旅游相关产业,人口流动和分布情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总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人口分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各区域有着各自的特点,共同组成了这片土地上生机勃勃的生活画卷。
清江画廊风景区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景区总面积达 120 平方千米,是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还曾获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景区、中国首批智慧旅游景区等诸多荣誉称号,更是连续六年被评为 “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单位” 和宜昌市 “十优景区”,可谓是长阳的招牌景点。
这里的清江,发源于鄂西利川市龙洞沟,流经恩施、长阳、巴东,在宜都市注入长江,全长 423 公里,有着 “八百里清江美如画” 的盛誉,而流经长阳的清江水域长约 148 公里,江水悠悠,清澈见底,如同一条碧绿的绸带,在群山之间蜿蜒流淌,将两岸的美景串联成一幅绝美的画卷。两岸的山峰耸立,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山间绿树成荫,鸟语花香,为这片山水之地增添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山脚下,鱼儿在水中自由穿梭,宁静又和谐。
清江画廊涵盖隔河岩大坝以上至水布垭盐池温泉,沿清江一线的所有旅游景观及景区景点,主要有倒影峡、仙人寨、武落钟离山三大核心景点。游客可以从旅游码头乘船出发,开启美妙的观光之旅,一路上随着游船缓缓前行,欣赏着沿岸不断变幻的秀丽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且,清江画廊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里曾是古代巴人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在游览过程中,还能深入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它独特的魅力与内涵。
乘坐游船穿梭在清江画廊之中,既能领略清江两岸的自然美景,又能感受长阳土家族的民俗文化魅力,实在是一种惬意又难忘的体验,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前来。
清江方山景区,地处武陵山脉之东、清江中下游,位于土家发源地 ——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郑家榜村,距离长阳县城 25 千米,整个景区处于神秘的北纬 30 度线上,规划总面积 60 平方千米,景区内资源禀赋优良,于 2018 年 1 月 9 日被评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是一个集峰丛如林、瀑泉满山、奇峰怪石、云海、峡谷、绝壁、古树、藤兰等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地方,被誉为 “湖北张家界”,深受游客喜爱。
在这里,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展现得淋漓尽致,奇峰怪石是清江方山的第一大看点,方山的峰林,或独立直插云天,如一字直立;或相拥相抱若即若离,似阴阳组合;或群聚一起整齐列排,仿三生万物,千峰万岭,千姿百态,千变万化,更有怪石遍布林间路旁,奇形怪状,让人浮想联翩,若是遇云雨降临,千峰万岭沉浮其间,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瀑布满山则是它的第二大看点,左有龙咏溪,右有凤舞溪,从绝壁悬崖间涌出的山泉,汇成溪河,不仅滋养了方山的森林植被,更是飞龙舞凤,托雪抛玉,形成了动人心弦、叹为观止的瀑布群,龙咏溪的龙咏大瀑布,垂直落差达到 700 多米,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落差最大的山泉瀑布。
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使这里成为野生植物的乐园,这里生长着 3000 余种野生植物,其中珍稀植物 38 种,游步道边,古木参天,老藤盘绕,能见到的植物多达 1000 多种,其中能伸手触摸到的小勾儿茶、冬青、金丝楠等珍稀植物就有 18 种,这些老树也是景区的一大亮点。
峡谷绝壁同样令人震撼,在这里,可以感受什么叫做刀削斧劈,什么叫作万丈深渊,一个峡谷携一条清溪,一面绝壁举一批峰峦,水雾蒸腾,绝壁白如云,峡谷冒清烟,宛如造化出的神仙境界。还有那隐藏在方圆 60 平方公里范围内,大小洞穴 30 多个,形成的岩缝数不胜数,洞穴钟乳,造景万千,岩缝裂隙,莫测深浅,每遇山雨,洞穴岩缝,造云吐雾,变幻莫测,为景区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最值得一提的是那 6300 米悬空栈道,悬空云海,其长度位列世界第一,走在栈道之上,如空中漫步,驾雾腾云,置身悬崖,可将美景奇葩尽收眼底,让人有一种 “一览众山小” 的豪迈之感。
此外,清江方山还融合了独特的土家文化,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土家风情的别样韵味,景区内的栈道、瀑布等景观,非常适合登山赏景,在这里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尽情呼吸清新的空气,享受天然氧吧带来的惬意,是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卓尔木桥溪景区(长阳卓尔国际旅游度假区)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是国家精准扶贫、全省统战扶贫的示范项目,目前已成为国家 4A 级景区。景区依托独特的自然山水、洞穴奇观、土家族村落等旅游资源,结合旅游标准化建设和个性化的服务理念,打造出了集山水观光、土家文化、户外探险、房车露营、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峡谷探险度假区和土家文化体验区。
这里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注重休闲体育项目运动及文化的挖掘,率先启动文创产品的策划和设计,有着 “一心一区三河” 的产品框架,也就是三河汇流核心景观区、布旗山土家古村区、木桥溪入口引导区、大溪滨水游憩区及小溪休闲度假区。
景区内的大溪山势险峻、水流湍急、水质清澈,形成了许多深潭和瀑布,其溯溪线路更是有着 20 多年历史,在国内户外运动界享有较高声誉,被誉为 “中国十大溯溪探险线路之一”,景区保留原有溯溪线路,并设计了多项挑战项目,吸引着众多户外爱好者前来挑战,极大地丰富了游客的游玩乐趣。
同时,这里还建成了华中地区最长的飞拉达项目,飞拉达意为铁索栈道,是一种修建在岩壁上、利用铁索、脚蹬为辅助,进行峭壁攀爬的登山方式,另外还规划建设了户外拓展基地和 CS 基地项目,涉及高空攀岩、高空拓展以及场地拓展等项目内容,让喜欢探险、追求刺激的游客可以尽情体验。
在住宿方面,景区也有着多样的选择,木桥溪房车营地是长阳卓尔和湖北省社体中心按照国家 4 星级房车露营基地进行设计、高标准施工的营地,总占地面积 30 余亩,拥有自行式、拖挂式房车营位 50 余个,房车内各项生活设施配备齐全,区域内绿树成荫,小溪环绕,能让游客惬意地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还有以北斗七星文化为切入点设计的北斗别院,七座木屋以北斗七星的布局排列,分别冠以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的七星名称,在设计上力求体现道法自然、天人玄机的韵味,每一座木屋都融入道教、星座、五行等学说,体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和人格特征,入住其中别具一番风味;除此之外,还有云隐山居等住宿,宁静祥和,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房间布置典雅古朴,推开窗户就能感受到山间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景色,让心灵得到极大的放松。
而且,这里还有丰富的土家特色美食,像腊蹄子干缸豆、腊排骨干土豆、野生刁子鱼火锅、高山土鸡火锅、土家粉皮、农家粉蒸肉、萝卜蒸菜、土家特色抬格子等等,不仅满足游客的味蕾,更传递着土家人民的热情与淳朴,让大家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深入领略土家独特的文化魅力。
无论是家庭出游,还是想要欢乐度假,亦或是户外探险爱好者,在不同的季节来到卓尔木桥溪景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游玩方式,收获满满的快乐和难忘的回忆。
中武当天柱山风景区位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城西 36 公里的清江北岸,距长阳县城龙舟坪 35 公里、距宜昌城区不到 100 公里,有着壮观的山峰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因主峰如柱倚天而得名,兼具雄奇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有 “江淮第一山”、“古南岳” 之盛誉,自唐开山设观以来,系道教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之一,与武当山南北辉映,为道教名山,亦名中武当。
天柱山海拔 1445 米,石笋高标,孤峰峙立,拔地耸立,有健笔凌云之势,峰顶平坦,还有清泉一眼,四季长流不涸,其山峰独立,三座高 130 米的岩峰并峙,相距仅 4 米,两桥飞架三峰间,蔚为壮观。景区内峰雄洞幽,松奇石怪,山清水秀,宜游宜居,自古为古皖文化荟萃地,人文景观也是博大精深。
这里比较适合老人前来游玩,尤其是在春季,天气宜人,登山踏青,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欣赏沿途的美景,感受大自然与道教文化相融合的独特氛围,是周边游客喜爱的旅游胜地之一。
麻池古寨位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清江就在山谷中奔流,现属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都镇湾镇,是清江画廊的核心景区之一,也是国家 3A 级景区。
这座古寨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早在土地革命时期,1929 年 7 月贺龙元帅曾在此领导革命,并建立了湘鄂边区革命根据地,组建并成立了长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迁设于此,留下了一组完好的革命旧址群落,比如 “中共长阳县委员会”、“长阳县苏维埃政府”、“长阳县军事委员会”、“长阳县妇女协会”、“长阳县警卫大队” 等旧址,共和国少将王定烈还为这里题写了 “麻池古寨” 牌坊,古寨中的那棵曾系过贺龙元帅战马的银杏,至今依然枝繁叶茂,仿佛在诉说着那段光辉的历史。
关于 “麻池” 这个地名的由来,据说早先这里许多商号以泡麻、纺麻、织布为产业,浸泡桐麻的池子较多,所以此地称之为麻池,还有集镇东北角后山吕家院子内存有的元宝形巨型石头,据称为开染房压麻所用,以及院子里的染架底座石,也都诠释了这个名称的由来。
如今,游客来到麻池古寨,可以自驾前往,穿梭在古寨的街巷深处,在古色古香的建筑中,随处可见红色基因,感受历史的沧桑变迁,而且这里比较适合在冬季游玩,别具一番别样的体验,虽然目前景区在服务等方面还有一些提升空间,但依然吸引着不少游客想要来探寻它的独特韵味。
向王寨景区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它巧妙地融合了土家族的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的旅游设施需求,依山而建,错落有致,站在寨中,可俯瞰周边的美丽山水景色,让游客仿佛置身于土家族的传统生活场景之中,同时又能享受到舒适的旅游服务,感受土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鲟龙生态园则是以生态环境为亮点,这里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是众多珍稀鱼类,尤其是鲟龙鱼的栖息之所,园内打造了适宜鱼类生长的水域环境,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珍稀鱼类的生活状态,了解相关的生态知识,感受大自然生物多样性的神奇,同时,生态园周边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山水相依,空气清新,给人一种宁静惬意的游览感受。
长阳人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对于研究人类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这里是 19.5 万年前 “长阳人” 遗址考古发现地,见证了远古人类在此生活、繁衍的痕迹,古老的遗迹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史前时期人类的生存故事,为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让人们能够通过这些遗留下来的痕迹,去探寻人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演化历程,了解那个遥远年代的生活方式、生存环境等诸多方面的情况,吸引着众多对人类历史、考古学感兴趣的人士前来参观、探究。
鸣凤塔有着独特的建筑风格,塔身的彩绘十分华丽,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保留着精美的图案,展现出了古代高超的建筑装饰技艺,这些彩绘不仅为塔增添了艺术美感,也蕴含着当时的文化寓意和审美观念,站在塔下仰望,仿佛能穿越时光,感受到历史的韵味,它也是当地的标志性古建筑之一,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赏拍照。
观音阁更是别具一格,它是南方最大木结构楼阁之一,建筑结构精巧,全部采用木结构搭建而成,充分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智慧,楼阁气势恢宏,内部供奉着观音像,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深厚的宗教文化内涵,多年来,一直是众多信众和游客前来朝拜、参观的重要场所,散发着独特的宗教文化魅力。
盐井寺有着一口千年古井,这口古井是寺庙的一大特色,井水清澈甘甜,在过去的岁月里,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了生活用水,也见证了寺庙的兴衰变迁和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点滴,寺庙本身的建筑也有着古朴的韵味,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周边环境清幽宁静,让人踏入其中就能感受到一种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祥和,是一处值得游览、感受历史文化的好去处。
长阳土家腊肉堪称当地美食一绝,其制作工艺独具特色。首先在选料上就颇为讲究,一般选取新鲜的猪肉,多是在冬季杀年猪时,将吃不完的鲜肉用来制作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