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简介

2024-12-20

一、名称由来

(一)历史渊源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归属情况。早在先秦时期,秦朝时五峰地区属黔中地。秦汉至南北朝阶段,汉朝时归属武陵郡下的佷山地(今长阳地区),后汉时则隶属于南郡,到了三国时期,这里一度属于宜都郡。

隋唐至宋元时期,归属也历经变化。隋朝初年,属睦州,后改隶荆州南郡。唐朝初期,归属先属腾州,后改属东松州(州治位于宜都与宜昌接壤处),不久后又归属南郡,最终属峡州彝郡。五代时期,隶属于南平峡州。宋朝时,属荆湖北路峡州。元朝时期,隶属于荆湖北道峡州路,元末时,土司势力交错其间,长茅关之南、菩提隘(长乐坪荒口)之西的部分地区归四川管辖。

明清时期,五峰地区的归属进一步明确。明朝时,该地区属于长阳地,隶属于彝陵州,天启年后,百年关以西地区属土司容美管辖。清初,先隶彝陵州,后改隶荆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 年),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将容美土司所辖的五峰、石梁、水尽各司,与从长阳、宜都、石门、松滋等县划出的部分地域合并,设立新县。因域东有长乐坪,所以初名长乐县,县治设于五峰山麓,隶属于宜昌府。

中华民国时期,1914 年,为避与福建省长乐县同名,因县治傍依五峰山,便更名为五峰县。1927 年,废荆宜道,五峰县改属湖北省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1931 年后,历为宜昌行政专员公署辖县,期间,县治还曾二次迁往渔洋关,分别为 1927 年 4 月至次年 9 月、1929 年 12 月至 1932 年 12 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 年 11 月 15 日,全境解放。此后历经多次区划调整,1984 年 7 月 13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五峰县,设立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县治五峰镇。2015 年,县治由五峰镇迁至渔洋关镇。可以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历经岁月变迁,最终因县治西南五峰山而得名,每一次名称的变化背后都承载着不同阶段的历史故事与发展脉络。

二、人口情况

(一)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

截至 2023 年末,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户籍总户数为 7.24 万户,户籍总人口为 19.04 万人,相较于上一年减少了 1479 人。其中,城镇人口有 3.91 万人,乡村人口达 15.13 万人;男性人口总数为 9.95 万人,女性人口总数则为 9.09 万人。从常住人口来看,2023 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常住人口总数为 16.18 万人,城镇化率达到了 42.01%。在出生与死亡人口方面,2023 年全年出生人口为 818 人(即 0.0818 万人),死亡人口为 1680 人(即 0.168 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5.8‰。平均预期寿命为 79.5 岁。

这些数据直观地展现出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口的基本结构特点。乡村人口占户籍人口的比重较大,反映出其县域内乡村区域依然有着相当规模的居住群体,保留着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与乡土文化底蕴。而城镇化率体现出城镇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镇聚集,城镇的吸引力和承载能力在逐步增强。

(二)人口变化趋势

近年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人口数据呈现出了一定的变化趋势。从自然增长率来看,如 2022 年末 2023 年初,全县常住人口 16.15 万人,城镇化率 40.71%,户籍人口 19.19 万人,出生人口 778 人,死亡人口 1645 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6.5‰;对比 2023 年的数据,虽然常住人口有所增加、城镇化率有所提升,但出生人口与死亡人口的差值依然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负数状态,这意味着整体人口呈现出缓慢减少的趋势。

背后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经济发展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产业模式,像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等产业,但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过程中,吸纳就业的能力在一定阶段内存在波动,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寻求更多的就业与发展机会,使得人口出现一定程度的外流,影响了人口自然增长率等相关数据。例如长乐坪镇,尽管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近年来也在不断发展农业、旅游等产业,但仍有部分年轻人流向大城市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另一方面,人口流动的影响也较为明显。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周边大城市对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人口有着较强的虹吸效应,教育、医疗等资源相对集中在城市地区,一些家庭为了让子女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或者获取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选择离开本地到城市生活,进而影响了县域内的人口数量和结构变化。不过,当地也在通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等举措,努力吸引人口回流以及留住本地人口,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与稳定发展。

三、旅游景点

(一)自然景观类景点

1. 天门垭风景区

天门垭风景区位于五峰最东端,是通往渔洋关镇的必经之地。这里山势险要,两侧山峰拔地而起,相对高度达 80 米,中间显出一道通向南北的山口,宽约 100 米,松兴公路靠东侧从中穿过,山口西侧岩石危耸,而松杉却青翠欲滴。同时,这里景色秀美,青松、红桦、紫杉等树木生于其间,四季景色各异,10 月便开始积雪,次年 5 月才消融,时常云遮雾绕,每当雨后初晴,天门垭下的紫竹河谷会喷云吐雾,将深谷装点成波澜壮阔的云海,若隐若现,仿佛仙境一般,还有撒云收雨、碧霞吐珠、端阳晨霜、中秋瑞雪、佛光现世等难得一遇的奇景。而且最值得一提的是,游览天门垭风景区无需门票,大家可以尽情来欣赏这大自然赋予的壮丽美景。

2. 龙凤谷

龙凤谷位于五峰西南部,是一处集山水、溶洞、飞瀑于一体的自然景区。踏入龙凤谷,仿佛进入了一个清幽静谧的世外桃源,四周环境清幽,空气清新,是天然的氧吧,让人身心愉悦,忘却一切烦恼。这里山清水秀,瀑布从山间飞流直下,撞击在岩石上溅起朵朵水花,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溶洞内怪石嶙峋,钟乳石形态各异,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神秘奇幻,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景区内植被丰富,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景,春天百花争艳,夏天清凉瀑布带来丝丝凉意,秋天红叶满山似火般绚烂,冬天雪景皑皑宛如童话世界。龙凤谷的门票价格为 80 元 / 人,景区还提供一日游、二日游等多种套餐供游客选择,包含门票、往返交通、午餐以及住宿等不同项目,游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尽情享受在龙凤谷的美好时光。

(二)人文历史类景点

1. 渔洋关古镇

渔洋关古镇有着深厚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它古为边陲重镇,元代设关,因盛产鱼、羊而得名,现属革命老区,还享有 “小汉口” 之称,更是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市场中心以及文化中心,在 2018 年还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 “世界茶旅古镇” 称号。漫步在古镇的古街之上,脚下的青石板路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街道两旁古色古香的建筑,如古宅、古巷等,一一展现着岁月留下的痕迹,让人能深切感受到古镇独特的韵味,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过去。在这里,大家可以去参观精制茶厂、汉阳桥、茶博馆、茶马古道等多处充满茶元素的景观景点,深入了解当地的茶文化以及历史变迁。而且,渔洋关古镇是免费游览的,对于想要体验当地历史文化的游客来说,这里无疑是一个绝佳的好去处。

2. 采花乡梯田

采花乡梯田位于五峰县采花乡,拥有极为壮观的梯田景象,从远处眺望,层层叠叠的梯田依山而建,顺着山势蜿蜒盘旋,仿佛是大地的艺术杰作。在不同的时节,梯田呈现出不一样的美,春天,梯田里注满了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宛如一面面镜子镶嵌在山间;到了秋天,金黄色的稻谷成熟,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与周围绿色的山峦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卷,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捕捉这美好的瞬间,这里也因此被誉为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如果想要全方位欣赏采花乡梯田的美景,可以乘坐观光车,穿梭在梯田之间,近距离感受它的魅力。观光车票需要单独购买,不过景区本身是免费进入的,大家可以悠然自得地在这里感受乡村风情,领略大自然与人类农耕智慧相融合的独特韵味。

四、特色美食

(一)传统早点类

1. 炕饼

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炕饼可是 “过早” 的标志性美食。它那金黄酥脆的外表,仿佛自带一层金色的光环,十分诱人。这是经过高温油炸后所呈现出的独特模样,而当你咬上一口,便会惊喜地发现,内里竟是异常柔软,这种外酥里嫩的口感搭配得恰到好处。吃炕饼时,还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随意搭配调料,若是抹上一抹辣椒酱,那火辣的滋味瞬间就能点燃味蕾,让你吃得直呼过瘾;要是淋上些许调性油,香气则会更加浓郁,每一口都满是幸福的味道。也正因如此,炕饼在当地的发展历程中,已然成为了无数家庭早餐桌上的常客,承载着地方独有的味道,代代传承。

2. 锅贴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锅贴便带着腾腾热气,悄然出现在五峰的街头巷尾。每一个锅贴都是精心制作而成,底部浸润着丰富的肉汁,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焦脆的外皮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当你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瞬间热汤迸发,浓郁的肉馅香气在口中散开,与外皮的脆感相互交织,那种美妙的滋味令人陶醉其中。无论是上班族匆忙赶去工作,还是家长带着孩童出门,来上这样一份锅贴,都足以让人感到心满意足,开启美好的一天。可以说,锅贴在当地颇受欢迎,是很多人早餐的心仪之选。

(二)特色菜肴类

1. 土家抬格子

土家抬格子称得上是土家第一大菜,有着浓厚的民俗文化底蕴。这道菜的食材十分丰富,通常会选用鲜猪肉、老南瓜、萝卜、土豆等,再拌上玉米面。制作时,先是把鲜肉切成大片,和腌辣椒末、姜蒜末、花椒粉、料酒等拌匀,放置 20 分钟左右使其充分入味,接着将入味后的肉拌以苞谷面和匀备用。然后准备好大蒸笼,洗干净的蒸笼内垫上新鲜的芭蕉叶或是浸过水后拧干的蒸菜用细纱布,便于传气。之后把老南瓜去皮切成方块,土豆去皮切块,萝卜切成丝,拌上苞谷面,边拌边逐渐加水,直至呈现出散沙状且没有干粉为宜,将这些材料平铺垫在蒸笼里,上面再码上大块入味的猪肉,最后把蒸笼一格一格地码好,盖上盖子,用柴火猛蒸 45 分钟左右即可。在五峰等土家族聚居的地方,乡下到了年底杀年猪时,就会制作这道抬格子,大家合力将其抬上餐桌,用来招待乡邻亲朋,大家围坐在一起,边吃边唠着家常,倒上土家特制的 “包谷烧”,氛围格外热闹。如今,不少宾馆也效仿这一做法,让更多人能品尝到这道蕴含着土家人情与文化的特色菜肴。

2. 土家扣肉

土家扣肉是五峰土家人待客的一道名菜,一般在办酒席时才会作为主菜上桌。它采用的是五花猪肉,制作工艺颇为讲究,要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序。先是将五花肉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至七八成熟后捞出,然后在肉皮上抹上一层糖色,放入油锅中炸至表皮金黄,捞出冷却后切成薄片。接着把切好的肉片放入碗中,加入各种调料,如酱油、少量盐、香油、花椒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