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美食之土家蒸肉

2024-12-21

一、历史由来:承载土家情谊的美味传承

土家蒸肉在宜昌地区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承载着土家族人民的情谊,见证着民俗文化的传承,背后还流传着不少有意思的传说故事呢。

其中一种说法是,在湖北宣恩地区,以及五峰和长阳等土家族聚居的山寨里,每到十冬腊月的丑牛和午马这样的吉时,家家户户忙着杀年猪。人们会把尚在跳动的热腰条肉用青红椒、蒜苗爆炒,将滴血的猪肝七锅铲嫩爆,然后取大块的猪膀处肥瘦相间的肉,拌上农家豆瓣、玉米面,再垫上老南瓜、土豆、萝卜,一股脑儿地装进二尺八寸的竹蒸笼内做蒸鲊肉,最后由两人合力抬上桌,大家围坐在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热热闹闹地享受这 “格子蒸肉”,共同庆贺这杀年猪的喜庆时刻,分享一年的收获,祈愿来年的丰收。

还有一种传说也发生在深冬时节,鄂西南一带的土苗山寨以及汉族聚居的地方,乡民们杀年猪后,同样是用大块鲜活的猪肉拌上农家豆瓣、玉米面,垫上老南瓜、土豆、萝卜,用大竹蒸笼蒸熟。在鼓乐、欢歌声中,大家高喊着 “不管七九六十三,抬起格子桌上端”“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家举筷一齐吃” 的号子,喜悦地举起筷子,一扎就是三片蒸肉,再配上大碗的苞谷酒,欢声笑语,好不快活,这便是民间所称的 “吃抬格子蒸肉”。

这两种传说有着鲜明的共同特点,都是在杀年猪之时,邀请乡亲、亲戚相聚,大家一起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尽显欢乐喜庆的氛围。在这里,那二尺八寸的大竹蒸格,抬出的可不单单是美味的蒸肉,更彰显出土苗山民的大气、热情与慷慨的气度;那大片片宽厚敦实、香喷喷、油亮亮的粉蒸肉,也早已超越了食物本身,蕴含着乡民们的热情好客、大方舍得;而那一碗碗的白酒,承载的是山民们的豪爽性情;就连那火红泥炉中热气腾腾涮着的血旺,也寓意着山民来年的日子更加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另外,还有一个令人震撼且悲壮的传说。在宣恩土苗、兴山、五峰、长阳一带,流传着闯王李自成去世后,其侄儿李来亨挺身而出,与李自成麾下的旧日将领郝摇旗、李过、高一功等,继续高举 “均田免赋”“耕者有其田”“闯王来了不缴粮” 的反清大旗,和清王朝抗争的故事。公元 1664 年,清军集结四川、陕西、湖北三省的兵力以及满洲八旗共十万大军,围剿农民起义军,李来亨率兵英勇迎战。双方在远安茅麓山僵持两个多月,战斗异常激烈,尽管义军伤亡惨重,但依旧拼死奋战,决心与清王朝抗争到底,誓与明朝最后一片河山共存亡。

当时正值巴楚鄂西山区的寒冬,天寒地冻,当地土苗乡民们感激闯王旧部在反清根据地实行 “屯田自给”“均田免赋”,给山民带来诸多好处,便自发组织杀猪,把最好最肥的鲜肉切成大块,用大竹蒸笼蒸熟后,抬到茅麓山阵前犒劳拼死抗清的李来亨义军。然而,义军四面被围,战况惨烈,将士们看着身边战死、受伤的兄弟,面对乡亲们送来的大格大格、香气扑鼻的粉蒸肉,却难以下咽,毫无心思去吃去喝。就在那一片肃穆、悲寂的战场上,不知是谁高声朗诵起前朝抗金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写怀》“……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李来亨振臂挥刀高呼:“壮志们,铁打军营流水的兵,好男儿大丈夫生当作人杰,死亦是鬼雄!但人是铁,饭是钢,兄弟们不吃不喝,怎有力气上阵杀敌呢?兄弟们,我们就把乡亲们送来的大笼大格的肉,大坛大坛的酒,当作是清军的肉!是八旗的血!让我们逮住清兵大块大块地啃清兵肉!大碗大口地喝清兵血!我们吃饱了,喝足了,才有力气去杀更多的敌,还我大好河山!” 一时间,“吃!吃!吃清兵肉!”“喝!喝!喝八旗血!”“还我河山!还我河山!” 的喊杀声震天动地,那场面震撼人心。虽说远安茅麓山战役最终失败了,但李来亨抗清义军们用热血谱写的这曲壮烈的千秋正气歌,却世世代代震撼、激励着巴楚儿女的心。

如今,虽然岁月变迁,可土家蒸肉依然是土家族招待客人的 “最高礼仪”,依旧是土家族最具风情的年俗代表,并且在新时代,它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用那熟悉的大格抬出了振兴大中华、努力奋斗的新气概,抬出了改革开放背景下人们生活蒸蒸日上的豪迈与喜悦,继续在宜昌这片土地上传承着土家族独特的饮食文化,让每一个品尝它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浓浓的情谊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制作过程:简单几步成就特色佳肴

(一)准备食材

制作土家蒸肉,需要准备好几种关键食材。首先,肥瘦相间的新鲜猪肉是必不可少的,最好选用五花肉,这样既能品尝到油脂的醇厚,又能感受瘦肉的紧实口感,它是这道菜的核心食材,提供了浓郁的肉香。玉米面也是必备原料之一,它能让蒸肉的口感更加丰富,还能吸附多余的油脂,使得整道菜吃起来不会过于油腻。

另外,南瓜和土豆也不可或缺,南瓜可以事先加一点糖搅拌均匀,增加自然的香甜味;土豆则需剥皮后剁成小块块备用,它们不仅自身有着独特的风味,在蒸制过程中还能吸收肉汁的香味,同时也让这道菜的分量更足。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诸如花椒粉、辣子、味精、白胡椒、白砂糖、白酱油等调味品,用于给食材调味,调出鲜香可口的味道。

(二)具体步骤

第一步,处理食材。将选好的五花肉洗净,把表面的毛仔细处理干净,可以用喷枪烧一下,这样洗出来的肉腥味会少很多,然后切成厚度适中的薄片,放入盆中备用。若是准备了南瓜、土豆等配菜,南瓜按照前面所述加糖搅拌好,土豆削皮后切成小块备用。

第二步,进行搅拌。往装有肉片的盆中加入适量的调味品,比如放入适量的盐、鸡精、十三香、辣椒酱(没有辣椒酱也可以用豆瓣酱代替)、辣椒面,再加入拍碎的生姜、大蒜,倒入适量的料酒、生抽、老抽,还有玉米面,一边加一边搅拌均匀,期间可以多撒些温水,保证水分充足,这样蒸出来的肉口感才会软糯好吃,不然容易变得干硬。

第三步,调味腌制。将所有材料搅拌均匀后,撒上适量的盐(盐的用量可根据个人口味适当增减,要注意豆瓣酱本身是咸的),腌制 15 - 30 分钟左右,让肉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使其更加入味。

第四步,准备蒸具。可以选用传统的竹蒸笼,也可以使用普通的蒸锅,在蒸笼或者蒸锅内铺上蒸笼布或者油纸(油纸两面需抹油,以防粘连),如果有专用的蒸格就更好了。先把切好的南瓜块、土豆块等配菜均匀地铺在底层,然后将腌制好的肉片整齐地摆放在配菜上,肉皮朝上会让卖相更好。

第五步,开始蒸制。盖上蒸笼盖子,先用大火将水烧开,之后转中小火蒸制,一般蒸 30 分钟到 1 个小时左右即可,具体时长可以根据肉量的多少以及个人对口感的喜好来调整,喜欢吃软糯一点的可以适当延长蒸制时间。

第六步,出锅装盘。蒸好后,小心地将蒸笼取出,打开盖子,顿时香气四溢,最后把蒸好的土家蒸肉倒扣在盘子里,一道色香味俱全的土家蒸肉就大功告成了,可以尽情享用啦。

三、独特味道:香醇鲜美令人回味

土家蒸肉有着独特的味道,让人品尝过后便难以忘怀。

这道菜的口感堪称一绝,肥而不腻是其显著特点。经过蒸制后的猪肉,油脂被巧妙地析出一部分,融入到其他食材之中,吃起来既有油脂带来的醇厚香浓,又不会让人觉得过于油腻,每一口都满是香醇美味。那大片的肉片,软糯可口,轻轻一抿就在舌尖化开,释放出浓郁的肉香。

而且,土家蒸肉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各种食材味道的完美融合。配菜里的南瓜,本身经过加糖搅拌,有着自然的清甜,在蒸制过程中吸收了肉汁的香味后,变得更加香甜;土豆块则变得软糯入味,既有自身淡淡的薯香,又带着肉香的醇厚,一口下去,粉粉糯糯,越嚼越香。玉米面吸附了多余的油脂,让整道菜的口感更加丰富且清爽,同时也增添了一丝别样的谷物香气。

当你夹起一块蒸肉放入口中,先是能感受到猪肉的醇厚香味,紧接着是蔬菜的清甜和玉米面的质朴味道依次在味蕾上散开,几种味道相互交织、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且令人回味无穷的口感。也正因如此,土家蒸肉凭借着这香醇鲜美的独特味道,深受大家喜爱,成为了宜昌地区极具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吸引着无数食客慕名品尝,感受它独有的风味魅力。

四、实惠价格:亲民美食轻松享

土家蒸肉作为宜昌地区极具特色的地方美食,价格十分亲民,让广大食客都能轻松品尝到它的美味。

在当地的一些普通餐馆、小饭馆里,一份分量十足的土家蒸肉,价格通常在 30-50 元左右,不同店家会根据食材的用量、搭配以及店铺所处的地段等因素,在这个价格区间内稍有浮动。若是在一些农家乐或者土家特色菜馆中,价格可能会相对高一点,但一般也不会超过 80 元,而且这类地方往往更注重菜品的原汁原味,能让你品尝到最地道的土家风味。

而要是在传统的土家族人家中,作为招待客人的 “最高礼仪”,这道承载着深厚情谊的土家蒸肉,那可是无价的了,满满的都是热情好客的心意。

总之,不管是在何种场合,土家蒸肉都以其亲民的价格,成为了大家餐桌上的常客,让人们可以尽情享受这一美食带来的独特滋味,感受宜昌地区的饮食文化魅力。

五、忌口事项:搭配合理吃得健康

在品尝美味的土家蒸肉时,为了能更好地享受其独特风味,同时保证饮食健康,在搭配食物方面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首先,蒸肉和鱼不太适宜一起食用。因为蒸肉与蒸鱼所需要的蒸制时间、温度等条件不一样,要是同时蒸煮的话,二者的味道容易混合在一起,进而影响口感,让原本各自的鲜美滋味都打了折扣。

其次,要避免和糖类食物一起吃。土家蒸肉本身就具备一定的鲜味,若搭配糖类食物,比如糖果、甜腻的糕点等,吃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口感过于甜腻,使得味道失去平衡,无法凸显出蒸肉原本醇厚鲜香的味道了。

再者,辛辣调料也最好少与蒸肉搭配。像辣椒、花椒这类辛辣调料,它们的味道比较浓烈,和蒸肉一起吃的话,很可能会掩盖蒸肉本身的原味,破坏了各种食材融合而成的那种和谐美妙的味道,影响整体的味觉体验。

另外,大葱、大蒜、姜等有着强烈香味的调料也要谨慎搭配。这些调料味道浓郁,在与蒸肉同食时,容易掩盖蒸肉的鲜味,让我们难以品尝到蒸肉那独特的香醇口感。

总的来说,土家蒸肉一般与一些清淡的配菜搭配更为适宜,像蔬菜、豆腐、海带等,这样能保持口感的平衡和协调,使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吃得健康又舒心。